在文中,一位救援队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今年上半年是我们做气象灾害这十年里最重的一年。”另一救援队的负责人表示, 6月17日起,他们的救援队一连参与了7场水灾救援:福建龙岩,广东梅州,江西景德镇、乐平、永修,湖南平江、华容。7月2日更是全线告急,最多时有113名曙光队员顶在前线。

然而,今年却是募款情况最差的一年。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和台风季还没到来,钱却快花完了。在救援和公益圈里,人们感到了一种变化也在悄然发生——在持续甚至不断加码的灾害之下,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正变得疲惫而松散。更确切地说,灾情获得的关注、人力和资金支持,越来越不够了。7月5日,企业霸王茶姬向湖南华容县捐赠500万元,却引来反对质疑声。有人问,这些善款真的能帮到灾民吗?还有网友评论,灾难频发后,人们对苦难麻木了,“现在社会缺少联结感及共通感,大家都处于一种原子化状态之下……对遥远的他人有着很深的隔膜”。

有救援队对比了今年的水灾救灾情况与去年京津冀洪灾、21年河南水灾、18年山东寿光洪灾的救灾情况。今年一是灾情关注度低,有的灾情信息都没能走出当地——今年6月,黑龙江倭肯河、广西崇左和百色都发生了严重水灾,都没能在舆论场留下什么痕迹。在湖南水灾中,平江县的灾情远超华容县。而今年6月中旬,广东梅州、福建龙岩受灾之深之广又是平江的好多倍,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。二是即使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灾害事件,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带来大量的捐赠。“2021年河南水灾时,老百姓对救援队伍很尊敬,如今的氛围却是这又不关我事,我凭什么支援?” 2018年寿光水灾时,800*800平米的仓库几乎装满了各地驰援的物资。

而今年,各个基金会的捐赠都断崖式下降。企业捐款称得上“寥寥无几”, “往年合作的一些企业今年甚至都婉拒了“。截至7月15日,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的南方水灾项目筹款45万,而去年京津冀水灾项目时,它筹得了700多万。爱德基金会谭花也表示,河南“7·20”水灾和京津冀水灾的募集款项达到“几千万”,今年的南方水灾目前只募到“几百万”。

而官方的社会应急能力存在严重缺口,很多任务都压给了民间救援。早年间,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独立完成救援工作。然而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,由于地区缺乏应急响应机制,有的地方甚至连备灾的救援艇都不够用。谭花说,民间救援队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,也让社会对它们的关注和态度发生了转变。可是民间救援虽有积极性,却往往专业性匮乏,“干着生死攸关的事,却缺乏标准“。

文章表示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,会有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,包括高温和强降水发生。这意味着过去没有处理过极端天气事件的地区和人群需要应对灾害;即便有过应灾经验,很可能应付不了新的灾害强度了。一方面,这告诫我们防灾、减灾比单纯救灾更重要,把资金投入到灾害发生前,投入到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上,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响应能力的培养,而不是事后再去救济、修复,卷入到恶性的循环中。可目前现状是政府基本上没有太多钱能用到这上面。另一方面,社会力量参与救援会越来越重要,当灾后的需求和刚性的投入之间存在缺口时,社会的韧性补上了。然而,当经济低迷、企业困难、灾害麻木、信任危机……这一件件事使全社会进入了“救灾疲惫”时刻时,社会力量又如何能补上就在的缺口?

發佈留言